無論多麼名貴、用料珍稀、工藝獨到的琴,在名為”濕度”的敵人面前都是平等的

然而高階琴是所有的細節成就的總和,修復過程的任一減損都是扣分

修復手段的評估,工序都要很僅慎的考量

即便是Jon Gomm和Thomas Leeb認證耐敲一極棒的老鄧也不敵濕氣的侵蝕

面板膨脹首先要緊的不是為了恢復手感而趕快磨下枕來降弦高,甚至更不可磨到琴橋

這些都會對於聲音有直接的影響,雖說變好變壞很主觀,但維修的宗旨是將琴回復原樣

之於高階琴尤其要奉行,一來因為琴還不算舊,面板也僅有局部的變形

因此拆琴橋壓面板、安裝JLD Bridge Doctor一類的侵入式手段在非極端狀態下都不適合

嘗試緩慢的、直接的將面板整形是這次採用的方案

另外受潮這件事受影響的當然不可能只有面板,一般大家除濕都會將資源放在琴身上

要知道指板才是最裸露的第一線吸濕大隊呀!!!! 如果你聽到店家說霧面就是沒有上漆聲音比較好塊陶啊啊啊啊

在琴椼(金屬)與指板(木材)受溫濕度響,膨帳收縮比率不同

時常會造成fret被推擠出指板,而指板在膨了又縮的幾個輪迴後也不是平的了

雖然fret還沒有顯著磨損,但為了好的手感與共嗚,全數徹換掉原廠fret是個艱難但不可不為的決定!

這裡盡可能嘗試拍出膨脹的狀況,區塊集中在五六弦一帶

將尺的刻度中線置於面板中線使重量平均,可清楚看出哪邊歪的比較厲害

直線觀察,”琴橋-響孔”的區塊變得相對下陷

將膨帳區域沾上一些水

然後請出押尾桑大運來助陣

每天補沾一次水壓個7749天

成果驗收,不滿意但可接受,顯然老鄧結構之穩固,耐敲難波萬

上弦測試二週後面板又膨回去接近原本的狀態了,故以木工夾以更強更集中的力道來加壓

響孔二支夾著包著濕巾的墊塊來加強局部整型,再從外側夾3支調整向下施壓的力道

再靜置兩週後開始處理refret

高把位翹的非常厲害,且程度不一

全數拔掉

概略觀察指板狀況

指板弧度為14″

稍微磨個幾下就能看出歪的厲害

整平完成

將新牙小心的釘上

收邊、拋光完成

最後處理不密合且因refret後不夠高的下枕

這頂面形狀顯然不是原廠的

還被切出了副溝

弧度大走山

取一塊優質的Vintage水牛骨重製

先概略修整好弧度

切成二塊密合進槽

修整八度音角

初步上弦測試

再將弦拆掉,標示出要降低的高度

此時不宜再磨底部,直接從頂部同時打磨兩塊才能有精準的弧度與高度

降低高度完成

重新修出八度音角

最後拋光成型

最後設定高度

完成,聲音變回非常威猛的狀態!!

p.s. 在漫長的面板整形至最後的弦高設定之前使用的都是送件時就存在的弦

修復中每個段落都能清楚的感到聲音有明顯的進步(這組弦真的超耐調)

可見高階琴的細節之重要,每個環境都會改變共嗚

直到最後一刻換上新弦終於見識到應有的原本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