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Martin新琴款&新式木材烘焙法(VTS)

2015 Martin新琴款&

新式木材烘焙法(VTS)

有在關注本部的琴友應該都知道小弟是Martin控,(主要是因為我窮的只買得起Martin…嗚…) 以下簡單介紹2015年新推出的產品,作為各位跳坑時的參考。

Martin做為木吉他指標性的品牌/製造商,不只要和其他大小廠/手工琴競爭,還背負著品牌歷史,必須不斷創新、研發和自我突破。

在簡述今年新型號之前,必須先和大家介紹Martin新研發的技術:Vintage Tone System (因為很多指標性的系列、型號都使用了這個技術), 欲深入了解的可先看這段影片:

看起來似乎和其他品牌的木頭烘烤技術(torrefaction)極為相似,例如Bourgeois的Aged Tone, 基本原理就是先將面板放入無氧低溫的設備裡,除去木頭多餘的水份及糖份等物質,縮短需數十年自然熟成乾燥的過程,也因為面板是影響音色的關鍵,所以經過Aged Tone處理的面板木材在新琴的音色表現,會相當程度地和老琴相仿:Dry, loud, loose and responsive. (特別是Adirondack Spruce), 然而這個過程會讓木材的顏色變深,看起來像是烤過一樣不太自然,有人喜歡買來的新琴長得就像老琴(也許音色也老),有些人則不。

註:YAMAHA也有類似的技術:Acoustic Resonance Enhancement (A.R.E.)

回到Martin的Vintage Tone System (以下簡稱VTS),其實去年(2014)他們就已嘗試運用類似的技術在幾個Custom Shop型號上,像是CS-00S-14 (Swiss spruce/ Honduras rosewood).

不過當時的技術還停留在一般torrefy woods的階段,可以看到面板顏色相當深,也不是很自然,與一般torrefied的木頭沒什麼兩樣。而經過研發改良後的VTS process, 主要在去除木頭多餘水份的同時,維持細胞結構的變化,增加製琴時的穩定性。最重要的是他們做了和市面上其他技術相當程度的區別:

1. 木材的顏色較淺,看起來老得自然,不那麼刻意。

2. 可讓木材的烘焙老化程度鎖定在某個特定時期。例如要將VTS用於OM-28 Authentic 1931這個型號上,它們就會將其鎖定在約80-90年左右的烘焙程度,不論在顏色或音色上。(別問我怎麼做到的,也許是透過研究和觀察吧)

3. 其他廠牌只在面板做處理,而Martin認為如果連力木結構(bracing)也都經過VTS的話,不論在聲音或是木材間的契合度都會有較佳的表現,所以在今年推出的Authentic系列琴款,面板與力木都會使用VTS.個人認為音色當然不會像他們講得這麼神,新琴就像80年的老琴一樣好,但我相信在某種程度上對音色表現是有幫助的,技術突破方面也給予肯定,至於買不買單就看個人囉。(我是沒啥興趣,自己養琴比較過癮XD)

2015年新型號及限量琴款:

今年的Authentic系列新增兩個型號,這是其中之一,限量11把。Adi面板和力木皆經過淺焙的VTS, 巴玫側背板,整把琴用Hide Glue製成,幾乎完全仿造當年的細節,包括Pickguard的inlay和極少見的Banjo Tuners.

Authentic 28系列終於推出OM琴款了!這也呼應了國外論壇琴友的殷殷期盼。Adi面板和力木經過淺焙的VTS, 並用Hide Glue製成,不同於Authentic的45系列只使用巴玫,28系列的側背板是使用馬達玫。註:剛推出這個型號的時候,琴頭上是有Martin的decal的(如上圖所示),應該是後來發現不夠authentic, 所以目前官網已更改為空白琴頭。

專門for 2015 Winter NAMM Show的琴款,Grand Performance(GP)琴身,面板是用VTS的European Spruce,力木為adi, 側板則是Flamed Koa, 值得一提的是背板使用Flamed Koa/馬達玫/Flamed Koa的三背板設計。琴頸為Performing Artist Profile, 琴身binding為馬達玫,指板的生命樹inlay延伸至琴頭,內建Fishman Aura VT拾音系統。

第二款專for 2015 Winter NAMM Show及加拿大市場的型號,琴頭鑲有加拿大錢幣,1-3/4″的寬式上弦枕,Snowflakes指板inlay, 琴頸為好彈的改良式Low Oval和Performing Artist Taper, Adi面板搭配櫻桃木(Cherry)側板、櫻桃木/Flame Maple/櫻桃木三背板。

D-35自1965推出至今已50年了,當時會推出這款三背板的型號主要是因為巴玫取得越來越困難(1969正式停用),可用於D桶的兩片式木材數量亦不多,為了經濟考量而改良成三片式背板,也很成功地成為Martin的經典型號。而這款特別的50週年紀念琴限量100把:

面板使用European Spruce, 力木則是1/4″的Sitka Spruce

(35系列的特點之一:1/4″較細的力木,而非5/16″)

力木結構和一般D-35同樣為Non-Scalloped X Bracing,側板為馬達玫,有趣的是它的背板:馬達玫/巴玫/馬達玫。

評:只有琴頭那一小片和背板中間是巴玫而已啊!這型號取名誤導很大…

前兩年推出過Koa側背的D-41K Purple Martin, 今年又出了一款Cocobolo側背的型號來借屍還魂,限量50把。Adi面板,力木結構為scalloped (Golden Era style), forward shifted X bracing, Pickguard, 琴橋、指板的inlay和琴頭、弦鈕蠻有看頭,挺適合買來收藏。

為了證明Martin也有足以與手工琴匹敵的手工藝(還有價格),每年都會推出幾款Custom Shop特調的琴款,今年也不例外。這款是有style 41 inlay的000 short scale琴,限量75把。Adi面板經過重烘焙的VTS, 故顏色較深;並使用Hide Glue製成,000琴的力木卻用OM的1/4″ Scalloped X (GE style) 蠻有趣的。 (1/4″較細的力木是OM與000的5/16″相比的特點之一,且這把有異於標準000是1-11/16″的窄指板,它是1-3/4″的寬指板) Cocobolo側背,碳纖維truss rod, 琴身邊飾及弦鈕為Flamed Koa, 特殊設計的背板與琴頭inlay是用印玫和桃花心木鑲嵌的旋轉緞帶,基本上可以說它是一把short scale的OM.

仿Gibson J-200仿得極其詭異的型號,乍看之下像是廉價的Epiphone…上禮拜才發文批評過這把,讓我很想直接跳過….不過它是Martin最大的琴身,搭配特殊的Bracing和少見的美國硬木Sycamore側背,讓我對它的聲音蠻有興趣 (必須先把我的眼睛蒙住…) 以下節錄自上篇發文: Martin不諱言他們的CEO系列就是標榜向Gibson的著名琴款致敬,但同時保有Martin特色的吉他。(註:沒錯!CEO就是指C.F.Martin IV) 早先出了款仿J-45的CEO-6, 不知是否因為醜到無力的琴頭設計,銷售並不成功;

後來推出仿L-00小琴身的CEO-7, 設計、木材選用、音色與價格皆具競爭力,在市場上頗受好評。

可惜今年不知哪根筋不對,設計這款仿J-200的CEO-8, 看起來實在很無言…尤其是那個pickguard和琴頭…參考資料:Martin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