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在follow小圓講古系列的馬友應該還記得我肖想買這把琴很久了,途中(2012年)我先買了D-18GE這個高C/P值、高評價的型號,原因無他,就是Authentic實在太貴了,「外觀」看起來幾乎一樣卻是近2倍的價格,儘管研究了很久卻遲遲下不了手,直到馬板兩位小板主:蔡竣安和Daniel Hsu先後出國順便去樂器行幫我感受它的威力,在關注了四年後我實在凍未條了,決定衝下去!

2016年初我在UMGF看見了這把,賣家有兩把一模一樣的琴,沒錯,一樣的琴買了兩把,而且這樣的人還不在少數,甚至有人買了三、四把!聽起來很瘋狂對吧?但在我入手後直到現在還是有再收藏一把的衝動,它就是有這樣的魔力!總之賣家有一把是放家裡和外出表演的主力琴,這把則放在辦公室想說休息時間可以拿來活動手指,但後來還是因為太忙幾乎沒彈到而決定出售,琴也維持在全新的狀態。購買的過程也是一波三折,多虧了木吉他俱樂部板主之一兼美國特派員:豪哥的鼎力相助,這把琴才得以突破重重難關、化險為夷最後到達我的手上,感恩ㄉ心!

D-18 Authentic 1937是馬丁在2005-2012年製造的第一款,也是自1944年以來最接近戰前馬丁規格的吉他,更是所有Authentic系列的起點:當年集結了各部門的專家徹底解析、復刻了幾把相近年份的老琴,最初的兩年主要是由維修部門的少數資深師傅操刀製作,這重要的專案也成為不久後Custom Shop專責部門成立的契機。

當年它的定價十分高昂,MSRP來到了$8,599!要知道同時期的D-45也才$9,999… Chris Martin在一次演講中提到主要這是馬丁首次嘗試回歸最傳統的製作工法和用料,他們無法確定這樣的製法將來會不會出現問題,所以高定價的很大一部分是潛在的保固成本 (當然還有研發成本)。後來事實也證明馬丁當時的確是多慮了,而Authentic系列的價格也在2013年開始正式擴展更多型號時被大幅調降,例如D-18A 1939於13年推出時就降至$6,749。

先來兩張全身照吧:

以下我盡可能列出並說明這款琴和其他系列的差異,你可能會很意外乍看之下沒太大差別的Authentic居然藏了這麼多細節:

1. Authentic用的是專屬復古硬盒:

2. 型號與序號的刻印方式不同,一般型號是用雷射掃上去的,而Authentic是一字一字烙印的:

3. 主要結構部位都是用Hot Hide Glue黏合,上膠後的操作時間短,必須對黏合區域加熱,相當費工也需要豐富的操作經驗。許多人相信傳統動物膠在乾燥固化後的結晶堅硬度有助於能量與聲音的傳導。這部Factory Tour影片正好在介紹Custom Shop的兩位師傅使用Hide Glue製作Authentic系列琴:

4. Authentic的Bridge Plate較小,較不影響面板震動。

這是一般馬丁的Bridge Plate:

5. 所有的Tone Bars都會嵌入(Tucked)主X力木裡,然後X再嵌入側板的Kerfed lining裡,讓能量可以更好地傳導至面板與琴身各部位;且力木也削得更薄,讓面板可以更加自由地震動,這些是Authentic專屬的規格。

換個角度看看:

6. 拿掉了面板頂部的Popsicle Brace, 少了這根力木能否能讓琴共鳴更好,以及是否影響指板下方的結構穩定至今仍有正反兩派說法,但為了還原當年的設計還是選擇不加這根。

7. 琴橋有開槽(Slotted Bridge),並使用無槽弦釘,除了復古,也讓Break angle更大,有助音色提升:

化石猛瑪象牙弦枕以及非常理想的Break angle.

8. 較低&較寬的#3和#4背板力木:

9. Tailblock的加固木片:

10. 先貼上護板後再上琴身漆,也就是說護板是被蓋在漆之下的(這個很難拍出來):

11. T-bar琴頸加固,琴頸不易變形,缺點是無法自由調整Neck Relief。

12. Authentic指板比其他系列更薄,且14格以後的部分都沒有上漆(當年的工法就是這樣):

13. 全亮面的琴頭和琴頸:

14. 琴頸形狀還原了博物館的原琴,前五格是很舒適的半圓形,後面才逐漸開始有胖V的感覺,相較於一般馬丁算是有點粗的琴頸,剛上手要稍微習慣一下。

15. 一般馬丁的L形琴頸 vs Authentic的圓弧J形:

我很喜歡這弧度的還原,很優雅。前琴主加裝的黑檀木背帶釘也符合整體裝飾主題,很有質感。

這把琴的音量巨大,低頻渾厚,音色透明度/解析度高且穿透力很強,和一般馬丁有非常明顯的不同,在我彈過馬丁的現代桃花心木琴裡絕對是頂標的那幾把(當然要扣除真正的Pre war老琴),這款和現在的Authentic主要有三點差異,一是沒有VTS烘烤面板和力木,二是沒有Thin Finish (薄40%的漆),三是沒有Vintage Gloss半光澤的琴身漆面,因為這幾點都是2015年之後才推出的新技術,儘管如此,它的魔力依舊令我折服!

感謝你看到這裡,沒有愛和耐心的人應該很難看完這篇又臭又長的冷知識文吧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