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主是一位對音色很有鑑賞力的人

愈高階的琴自然會有較豐富的音色表現

但是因工廠大量製造的工藝照顧不到,或是被後端技師疏忽

所有的細節都會反映在最後撥弦那一刻的表現

這些一點一點被疏忽的地方全加起來就會很明顯了

縱使一般人不會在意,但身為技師既然看到了就必須講究

否則被綁了手腳的高階琴就很可惜,無法全力發揮

這時能有能聽見跟你一樣東西的客人,並且願意把該修的地方都修起來

這樣的理解甚是欣慰呀~~

下枕非原廠的,原始弦高為3mm

高音側2.2

這樣的落差造成手感不佳

上枕被奇怪的工具打磨過

除了太寬之外,第1弦槽底是大四方的平底,第2弦槽卻是圓的?

弦頭咬到琴橋一樣會衰減共嗚

測量指板弧度”

現有下枕一樣是12″

原廠竟然是9.5″

再來就是這次雜音的重點了,fret磨損造成音色扁掉,甚至打弦

在彈旋律時會覺得每一格音的顆粒、亮度不一樣大,音準也會較不穩定

拾音器的線也很有趣

面板背板都不要黏東西啊啊啊

又是一例錯誤安裝

沒有打斜洞拾音棒就會折到

拆掉上枕準備重做

選用大塊的美國水牛骨重製

清理完殘膠

修整好厚度後密合測試

標出要保留的高度

高度修好後切出弦間距

接著上手術台

開始打磨

琴頸頗彎,fret磨到都快平了

但高把位很少用所以犧牲這一邊換來低把位可以少磨很多

導圓

拋光完成

拋得愈亮手感才會滑順

切好弦導溝

上枕拋光成形

整理拾音器線路

完成

低把位還剩足夠的高度

12格處中把位也不錯

高把位就平到快不行了,但很少用所以無彷

低音側下降至2.3

高音側下降至1.8

弦溝角度正確就不會卡到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