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提到了鋼筋失效,以及損壞的情況會產生S級難度的維修工事,那有沒有比這更困難的?還真的有!
沒有鋼筋連調都不給你機會調了!!
Martin使用Tbar是在二戰前1934-1941之間,以及復刻這個年代的Authentic系列
前面提到了鋼筋失效,以及損壞的情況會產生S級難度的維修工事,那有沒有比這更困難的?還真的有!
沒有鋼筋連調都不給你機會調了!!
Martin使用Tbar是在二戰前1934-1941之間,以及復刻這個年代的Authentic系列
資料轉錄於:馬丁吉他樂園
根據常理推斷,T型結構的鋼材抗變形能力應該相當高才是,對付區區6條弦不到70公斤的拉力應該小菜一碟,安裝在琴頸裡大概一輩子都不會彎才對吧?
根據常理推斷,T型結構的鋼材抗變形能力應該相當高才是,對付區區6條弦不到70公斤的拉力應該小菜一碟,安裝在琴頸裡大概一輩子都不會彎才對吧?
當然事情並不如我想的那麼簡單,否則他也不會來到我面前了。
這個案子困難的地方在於不僅沒有調整口,連熱彎都可以直接放棄嘗試,因為裡面有一隻大鋼條–T bar
當然事情並不如我想的那麼簡單,否則他也不會來到我面前了。這個案子困難的地方在於不僅沒有調整口,連熱彎都可以直接放棄嘗試,因為裡面有一隻大鋼條–T bar
剛來時有這麼彎
琴頸曲度Relief相當大,呈下凹狀
弦距也就跟著上去了
既然不能調整也不能熱彎,新琴也不建議以磨fret或指板來勉強當作整平的手段。與琴主充份溝通後同意打開指板尋找問題點
Tbar現身,開始觀察
仔細看,這支鋼條下方跟底部之間有很小的黑縫
上方也有縫,是否說明琴頸受力拉伸後鋼條並不會第一時間參與對抗,會有一小段只有木材的伸縮,而這一點變量會被指板長度放大到肉眼可見的下凹彎曲
為了印證猜想,嘗試把鋼條與膠水加熱加濕並加壓看會發生什麼變化
果然把縫隙排除了
上方的縫也相對變更大了
使用與琴頸同款材質的宏桃製作補木
使用同款動物膠黏合
刨平高出的部份
黏合面也無縫了
黏回指板
上弦後琴頸平直度回到0
雖然還是偏高,但也總算回到合理的數據範圍。在ep2有提到即便在據數上看起來很低,琴頸很彎(下凹)的話仍然完全不會感到好按
(1-14格)肉眼看起來已經有直觀的看不太出彎曲了
上弦拉力測試數週後呈現穩定,就可以開始琴頸指板黏合面的補縫,染色,漆面修復等收尾工作
完成!
– 本篇完 –
圖文皆為【吉他修理人】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