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主敘述⚠️

◾️ 下枕嚴重前傾,雖音準無明顯影響但外觀上看著不踏實

◾️ 弦距(高)太高,手感不佳

⚠️診斷⚠️

◾️ Martin復古式的Long Saddle相較於現代多數吉他的設計,長度長很多

此種設計對於琴橋的抗拉性有顯著的減低,更甚者琴橋會延著下枕槽開裂

◾️ 化石象牙材質的下枕較牛骨軟,弦枕槽被過大的扭距(Break Angle)往前頂開後

弦枕也順勢跟著歪斜

◾️ 此琴並無Truss Rod,是採用當年份的T-bar做琴頸加固,故無法調整日久變大的琴頸曲度(Neck relief)

唯有將下枕更換後順便降低弦距(高)

弦枕右側有明顯的縫,還帶弧度

Martin的Long saddle末端的曲線完美伏貼琴橋,且以直角收邊,埋入並上膠

大幅增加取下弦枕的難度

低音側有3mm

高音側2.3

對於較扁的琴橋且埋入深度只有一半來說,弦枕外露部份愈多對於琴橋的推力就愈大

稍微鞠躬了

在T-bar的加持下,琴頸非常的強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曲度一但變大就回不去了

Authentic系列是力木削的最薄的產品線之一,巨大的共嗚的代價是面板容易凸起

經過一翻車輪戰後安全的取出下枕,由於原廠是使用快乾黏合,除了相當難退膠之外

低音側末端甚至下枕還沒壓到底就乾了,變成一大坨快乾在琴橋底與下枕之間,致使必須二次退膠

殘留不少快乾

初步處理殘膠

由於快乾的退膠需要將溫度拉的比任何膠水要高,導致弦枕受熱變軟

在拔起時因低音側末端的快乾太厚無法順利退膠不幸拔斷,但也增加了受熱面積最後能不傷琴橋的將下枕卸除

紀念品

近看下枕槽已歪斜

從外側觀察直角得到同樣結果

取一塊Martin原廠的3/32厚度的下枕測試密合度

在沒有弦拉力前推的情形,縫隙是在左邊的

取一塊優質的Ebony手工刨到大約1mm

使用紙片的厚度塞緊加壓黏合

黏合完成

大略刨除多餘的木材

重新銑溝,必須非常精密的將下枕槽還原到3/32的寬度

最後留下的部位是帶有弧度的

為了觀察琴橋的穩定度,此番先以相對便宜的牛骨重製弦枕

指板弧度很困惑的介於20″與16″之間

琴橋弧度卻介於16″與14″之間,索性下枕採用有重疊到的16″

概略削減厚度

兩端曲線與頂面弧度概略成形,以便調整入槽的密合度

精密調整入槽

修整頂面呈圓弧狀

以接近原始弦高做拉力測試數天

穩定後開始降低目標弦高

1、6弦達到理想高度後再依弧度減低整體高度

最終下枕高度

細修兩端曲線

最後拋光成形

低音側弦高設定在2.3mm

高音側1.8mm

Break angle大幅下降後,前推力少了許多但下壓力仍相當足夠

不上膠,持續觀察數月後若一切穩定即可再重製一隻象牙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