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果你也曾經在網路上搜尋過”吉他調整”,那裡已經有著為數不少的教學文章影片,大多都是直接告訴你最佳解,也就是具體的流程與數據。然而就算你知道最佳解了,也用上了一樣的工具,但仍會有視角,光線,甚至尚未查覺到的變因會影響判讀結果;就算照著教學做,在講究零點幾mm級距的世界裡甚至你自己每一次調出來的品質都未必能達到完全相同,更遑論施作人員的個體差異了。
常有客人提出這種需求:「我老師的琴很好彈,他說第1弦是調到多少多少,第6弦是多少,我也想調成那樣」。一把不好按的琴就算再怎麼變形變高都是不好按,低到開始打弦的琴再怎麼低都是打弦;在多一點就不好按與少一點就打弦之間的平衡點,如何建構一套可靠的工序使每次調整都能達到幾乎一樣品質,縱使每個人測量與調整的方法不一樣,只要能建立起溝通的標準來消彌個體差異,那麼調整這件事就可以跨越出捨我其誰的宿命,使每個人在不同的環境用不同的工具都能調出與我一樣的品質,最後再依照經驗與客戶需求來校正那最後一哩路。
所以在這個講座裡並不是要具體講述如何調整一把琴,而是藉由剖析我所使用”方法”,即每個變因所產生的效果,與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先後順序的影響,直觀的帶領你理解運作原理並找到最適合你的調整方法。
——
隨著時間的推移,產業逐年的進步與市場的變動,也許很難再次複製我摸趴滾打的修練經歷,感謝Ash老闆甚至在他還不完全明白這場講座是要做什麼之前,就一口答應願意以免費入場的方式辦理,非常大程度的幫助我想把”好的調整”這件事普及化的願景,一起提升產業的起步水平,讓想調琴的琴友們不需再尋覓或排隊。
於是在我梳理完構思這次講座的動機之前,報名人數已經遠超預計的大爆滿了,感謝各位的關注,我們週六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