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修札記 #2】
本來只是定期幫客戶整理一批琴,卻毫無防備的發現其中有一把氣質非凡的精品,是沒見過卻非常獨具個性的琴”Roggero”,初見就留下深刻印象。
【維修札記 #1】
-前言 由於全影像的維修記錄製作的時間成本高,也並不是每項維修都適合錄影,照片還是有他方便快速好發揮的地方。
【LeChant】{力木開膠}{面板整形}{安裝JLD} LY-JC50A
⚠️案主敘述⚠️ ◾️ 弦距比起剛買時愈來愈高,演奏困難無法承受 ◾️ 音色共嗚空空的 ⚠️診斷⚠️ ◾️ 原始琴體幾何的設定琴頸仰角Neck Angle稍不足,以致新琴調整時需將下枕磨稍低 ◾️
【綜合維修】{琴橋改裝}
功能至上! 穿弦式琴橋雖然對聲音有不同的貢獻 但是這顆橋厚度做的不夠,導致沒有足夠的剛性 於是就被弦給拉裂開了,第六弦整個逃走中 由於厚度不夠,直接黏回並不能增加剛性,弦還是會逃走 於是乎在不在乎外觀也節省預算的考量下把裂痕就放著,直接打洞改成常見的弦釘式琴橋 近看可以發現除了裂開還有不同程度的變形 第六弦的上壁實在太薄了 已經裂到第2弦來了 先打出六個垂直引孔
【力木脫膠】 {更換Tusq下枕} Eastman E20OM
每當聽到這種高級的響板真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可喜可賀的是力木脫膠在背板鮮少造成整體琴身結構很致命性的變形 若沒有剛好與弦去共嗚到發出雜音,或是如影片主動去敲背板 一般琴主大多不自知,畢竟並不像面板力木一但脫膠會對手感造成直接影響 大多只會讓背板本來該反射音波及參與共振的能力弱化掉 這代表一件事,琴體共嗚遠不止這樣而已 雖說只是恢復原有水準,但此刻的共嗚尤其中低頻是相對鬆散無力的 溫水煮青蛙的狀態久了,就像從來沒換過弦一但換了聲音都活起來了 歡呼吧!聲音要升級了!!!(誤 另一方面,脫膠這件事是會漫延的
【力木脫膠】{力木壓裂} Leho LHT-ASKA-CE(26")
由於琴主將琴暫放在床上 小朋友沒有看到就一屁股坐上去 造成面板與力木被應聲壓裂 面板的凹陷使得弦距驟然降低,導致空弦打弦 力木開裂也使得撥弦後有雜音 雖然如此,也顯示了力木的重要性 即是支撐結構,否則面板就整個炸裂啦~~ 因併發面板與力木的斷裂,修復的順序就很重要了 由於力木的開裂使得面板有更大的彎曲幅度 必須利用這一點來打開裂口上膠
【力木脫膠】Baden Mahogany
力木故名思義就是在面&背板支撐弦拉力的木條 有著提高板材強度與傳遞共嗚等等功能 所以一但出現脫膠的區域,出現雜音是很常見的症狀 典型的抖動聲,或敲擊時有響板聲 相較之下共嗚變差比較無感,但修好的那刻會很有感! 但力木脫膠常麻煩的地方是.... 脫膠區域原本應承受的力量就要由剩下的力木扛住 當承受的力量增加了,就有可能會加速尚未脫膠區域的脫膠或變形 形成連鎖反應,簡單來說力木脫膠是會傳染的啊!!! 維修上麻煩的地方是,必須逐個處理才能再找出有沒有下一個
【琴橋開膠】面單老吉他
這是一把陪主人征戰多年的琴 隨著內建的拾音器損壞後,與友人交換了一把可以插電的吉他 這把琴就在朋友的手上被使用了好一段時間 近日琴回到主人手上,覺得變難按了 小弟一看眉頭一皺,覺得事情不對勁 果然一看琴橋已經起飛很遠了,勢必要馬上處理 幾乎裂的體無完膚 有膠痕,似乎被緊急處置過 下枕下面有不少神奇的墊高用紙片 有不少膠痕與移位的痕跡
【更換弦枕&零件】{琴頭片開裂}{更換木質護板} Fina FD-28
這款琴是近來價格相當平易近人的全單琴 做工工整,選料也有一定水準 只是琴主較喜歡牛骨弦枕的音色,想把原廠的上下枕都做更換 便處理一下不明原因翹起來的琴頭片 再加塊閃亮亮的木質護板! 琴頭片疑似被上枕擠壓出現裂縫 另一側也浮起 卸掉上枕後正面看是裂整面的 先將殘膠去除 仔細的將琴頭片黏回去再更換牛骨上枕
【更換弦枕】{更換玫瑰木下枕}{琴橋密合校正} Cort Jazz Guitar LCS2 爵士吉他
爵士吉他的下弦枕與民謠吉他構造上最大的不同 除了力木與常見的X型架構完全不同 琴身形狀比較類似於提琴,驅動面板的方式也與提琴一樣 在琴身處固定弦的裝置稱為"拉弦板" 是由金屬製成的零件固定在尾釘的位置Tail block上 弦再一條條固定在這塊拉弦板上 不像民謠吉他那樣弦是穿過琴橋(無弦釘)或穿過琴橋與面板(有弦釘) 爵士吉他的琴橋與下弦枕沒有黏在面板上,是可以自由移動的! 衍生的問題就是琴橋位置有偏差,就容易走音
【綜合維修】{琴橋厚度校正}{下枕底溝整平}{琴橋導溝} Unique
弦高設定(調弦距)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該屬磨低下枕了,影響最為直接 但有時會發生下枕已經磨到快埋進溝槽裡了,還是覺得不夠低 這時問題就出在琴頸角度(Neck Angle)了,【Neck Reset】傳送門 但是琴頸角度又沒有差到這麼多,有沒有不需要這麼大工程的維修方案呢? 當然有的!而且答案很簡單 問題即然是下枕磨低到埋進琴橋,那把琴橋厚度也降低,下枕不就又露出來了嗎~~ 這麼做當然比友露安快又有效,但是也有可能出現副作用: 1.
【更換弦枕】{下枕傾斜修正}{弦高設定}{琴橋導溝}{清潔保養} Walden D5608
下枕寬度小於與琴橋溝槽時,下枕會因弦的拉力而被往前扳 除了會造成共嗚的損失,在設定弦高時的數據也會有誤差 解決方案有2: 1. 換一個足夠厚度的下枕 2. 將琴橋溝槽的寬度縮小 由於此案例並非下枕槽弦寬,採用方案1即可快速有效解決囉! 弦高已破表 下枕已明顯往琴頭方向傾斜
【更換弦枕&零件】{更換牛骨下枕、弦釘、弦鈕}{清潔保養} Woodrow F-8SCE
俗話說最好的保養就是經常使用 因為不常使用的狀況下不保養是不行的! 這位小朋友顯然被遺忘了好一段時間 積灰塵與零件的損壞自然不在話下 只要經過細心的保養與更換必要的零件耗材 依然是把好琴呢! 看得出整把琴晾了很久 蜘蛛絲~~~~ 弦釘已掰 弦枕也破裂了
【力木脫膠】 KOALOHA CONCERT
有時彈一彈就在琴身裡出現雜音 或是安裝(拆卸)拾音器後明顯出現細微但明顯的雜音 通常是琴身裡的力木脫膠的關係!! 雖然比起吉他,烏克麗麗的體積小力木少, 視角與空間很大程度限制能使用的檢查工法 更大大增加佈膠與上夾的難度! 好險我的手腕很細總是能勉強勾到 照片雖然只有幾張,檢查時花了相當多的時間測試才鎖定問題點 另外板材也較吉他薄很多,上夾時必須非常注意力道的拿捏 脫膠處1
【琴身維修】{背板開裂} Pukanala PU-ABC
沒有摔到撞到,為什麼裂開了呢? 原因除了溫濕度的變化之外, 潛藏在材料本身較脆弱的組織以及製作工藝都有可能 那該怎麼辦呢?已經很小心保存了要怎麼預防 問題出現了再來解決吧!琴生來就是給人盡情彈奏的 疑難雜症交給專業的就好~~ 背板裂縫很大一條 加壓測試密合度 大刑伺候 完成
【綜合維修】{面板破損}{力木脫膠}{安裝Fishman Presys Blend拾音器} Alvarez AF60
琴主不小心這把琴從桌子上滾到地上,造成面板裂了個大開口! 又因傷口放久沒有處理,邊緣產生了明顯收縮外觀上會少一小塊肉 但不影響黏合與結構強度,並安裝雙系統的側板式Fishman Presys Blend 依然是一尾活龍! 面板裂了個大開口以及有纖維錯位情形 另一側觀察錯位情形 以透光法從內部觀察邊緣裂縫 撞擊點,Binding(包邊)一定程度的減緩與分散衝擊力
【更換弦枕】{清潔保養}{弦高設定}{更換牛骨下枕}{下弦枕底溝整平}{琴橋弦導溝} 舊琴整理
這次是一把在家裡角落晾了許久又沒放進袋子盒子,以致灰塵像積雪一般的厚 塑料下枕也因時間產生劣化,在弦的巨大壓力下造成破損,也必需更換 然而一拿起弦枕發現底溝超不平整,雖沒有拾音棒但還是會影響琴體本身的共嗚,故一併整平 降低弦高後由於下枕露出琴橋太少,需加強琴弦導角以維持好的共嗚 明顯看出灰塵很多,弦與琴桁嚴重生銹 下枕已有破損 1、2、3弦都是容易產生破損的地方 拿起下枕後看到很不平整的底溝 底溝的起點歪向右邊 整平第1刀
【更換弦枕】{清潔保養} 40年老古典吉他
這是一把陪伴琴主成長的阿爸的老古典吉他 自從開始鑽研烏克麗麗後卻也始終沒有遺忘它 只是年久失修又有不明打弦以致無法常常使用,但聲音確實是他喜歡的 經過適當的整理後又可以開心的彈奏囉! 指板非常的...?雖然色差是掉漆但還是看得出非常多污垢! 已經積雪了 下枕前傾+墊太高 近看還可以發現下枕也變型了 塑料弦枕會有經時間劣(老)化的問題 取一塊牛骨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