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in】{重製牛骨下枕}{琴橋幾何校正} D28 Authentic 1941

26 3 月, 2019|

⚠️案主敘述⚠️ ◾️ 下枕嚴重前傾,雖音準無明顯影響但外觀上看著不踏實 ◾️ 弦距(高)太高,手感不佳 ⚠️診斷⚠️ ◾️ Martin復古式的Long Saddle相較於現代多數吉他的設計,長度長很多 此種設計對於琴橋的抗拉性有顯著的減低,更甚者琴橋會延著下枕槽開裂

【Martin】{原胚製牛骨下枕}{拾音器線路重整} D41

5 2 月, 2019|

⚠️案主敘述⚠️ ◾️ 因升級現有的K&K拾音器,而拆卸舊有的下枕式拾音器後因弦高不足, 一併重製下枕後覺得高音不見了,聲音也變悶手感不佳 ◾️ 重製下枕後一年多來覺得手感變差了 ⚠️診斷⚠️ ◾️ 以案主所在北部的地理位置與琴盒、琴身上淡淡的霉味研判經過了長時間的受潮 受潮是造成手感漸漸變差與聲音變悶的主因之一

【Martin】{更換牛骨上下枕}{雜音處理} D-42 Custom

26 8 月, 2018|

這次案主帶著比較高階的Martin專程南下處理困擾他已久的雜音問題 輔將琴接過手撥弦的那一刻,就聽出似乎不只是雜音的問題 整個共嗚的通透度,傳導性,音量與泛音都不是這個等級的琴該有的表現 經驗的直覺判斷應是出現在上下枕做工的關係 果不其然不用細看就一堆問題啊……客倌且看 這個歪斜應是案主換弦時沒注意到有移位就將弦調音了 但是作工精良,密合度好的上枕是不至於輕易滑動的 從弦卡在上枕溝裡的深度、寬度與角度可看出肯定有問題的 下枕弦壓角很不錯但是薄到都看到薄了 在piezo的下面還有猜猜看墊片

【Martin】{琴橋開膠} SS-GP42-15 (下)

13 8 月, 2018|

續上集【Martin】{更換牛骨下枕} SS-GP42-15 (中) 又過了好一陣子,案主發現琴橋有隆起與開膠的狀況 一般來說開膠容易發生在琴橋最邊角的兩翼部位 裂縫都沒有延伸進到弦釘處之前我都會建議不必急著處理,先繼續觀察開膠範圍與面板隆起狀況就好 若無事則無事,若有漸漸漫延再來處理就好 但是Martin與taylor琴橋的不同之處在於接合方式 Martin是全除漆,琴橋100%接合在面板上 這種方式相對較牢固,卻也因為琴橋埋在漆皮裡的關係

【Martin】{更換牛骨下枕} SS-GP42-15 (中)

11 8 月, 2018|

接續上集【Martin】{更換牛骨下枕} SS-GP42-15 (上) 過了一陣子案主想把壓電式拾音器拆掉,下枕自然就會變低 同樣的在高階琴上,任何會減損共嗚的細節都是不能忽視的 畢竟到了這個等級的琴,換弦枕的工夫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卻會帶來極為明顯的影響,包括心情!! 重製一個下枕依然是唯一選擇,這也是木吉他簡單卻又複雜的迷人之處呢! 這個形狀跟顏色大體是Fishman家的拾音棒 從線路走向可以看出拾音棒已被拆掉改裝Dazzo了

【Martin】{更換牛骨下枕} SS-GP42-15 (上)

9 8 月, 2018|

高階琴或具有紀念價值的琴,從選材、設計、裝飾乃至設定都有其獨特性 但是matin的琴一向對手感不太友善,怎麼辦呢? 我會首先建議維修的核心價值:維持原樣 既然要磨下枕,那就仿製一個再磨吧 哪天琴出了問題要做比對,或要轉手之時即可一秒恢復原廠設定! 原廠下枕果然是美國風格 使用品質優秀的美國水牛骨重製 測量指板弧度 將原胚各種打磨後合進弦枕槽 弧度確認

【Martin】{Neck reset}{力木脫膠} 000C16-RGTE

7 4 月, 2018|

續上篇【Martin維修】{弦高設定} D-18 Authentic 1939 談到Martin的老毛病,若琴頸狀態是不健康的,下枕又磨到底了 一般很常遇到把Truss rod硬轉到底來勉強平衡一下的做法 但是這麼做對於中高把位的改善很有限,還會使中低把位的打弦機率大幅提高 因為Truss rod的功能並不是用來降低弦高(調弦距)的

【Martin】{弦高設定} D-18 Authentic 1939

29 3 月, 2018|

曾有人問我:為什麼你鐘愛馬丁呢? 我說,因為他經典、深植人心、歷史悠久、更經得起時間考驗 「那你為何不喜歡城堭廟呢?」 ----------- 「Martin」向來是木吉他的代名詞 不但是當今歷史最悠久的品牌,更是制定了現行最普及的製琴規格 但畢竟馬丁的全盛時期那個年代,藍草(bluegrass)和鄉村(country)是當時最為盛行音樂類型 因應大量Flatpicking和Fingerpicking的彈奏需求,弦高自然要保留的多一些 才能有強大的顆粒、動態,爆炸般的共嗚又不致打弦 然而這樣的原廠設定對於彈奏流行音樂的東方人來說顯得很吃力

【Martin】{更換牛骨下枕} 3 Cherry

29 3 月, 2018|

這是很有趣的案子,琴主接手他時覺得音色普通 操了三個月後覺得共嗚有開了,但高音就是弱弱的 其中手感也說不上哪裡怪,還有隨機的打弦 詢問前任琴主才知道下枕是有請人重做過的,但狀況似乎沒有很好 檢查之下發現下枕底部是很不平的,高音的共嗚都獻給空氣 磨平後測試高音正常多了,但原本就不太夠的弦高又更低了 索性選用品質上好的牛骨重做一個,拉回正常的高度打弦也能獲得改善 果然細節很是重要啊! 下枕有弧度可能是出於前任琴主的考量? 可能依弦徑偏好、彈奏方式所做的調整

【Martin】{困難斷頭維修} Martin 000C-16RGTE

15 1 月, 2018|

繼上篇可喜可賀的斷頭維修,這次的斷法就屬難度很高的狀況了 判斷維修難度高低的關鍵就是「斷裂面的面積」 上圖上方由於裂痕角度大且平行於琴頸的木紋方向 無論琴頭是完全分離還是琴頭片還連接著 直接黏回後不會再斷的機率很高 但是圖下方就不同了,裂痕角度非常小且垂直於木紋方向 這種斷法可以接著的面積非常小,木材橫斷面更是膠合鍵結力最差的部位 且通常併發被撕裂又分叉的木纖維,造成接合面的不平整 為了要穩固能支撐六條弦強大的拉力,維修難度就大大提高了 非常嚴重的撕裂分叉

【Martin】{更換牛骨下枕}{K&K脫落}{琴橋裂縫} Martin D-28 Marquis

19 5 月, 2017|

Martin復古形式的下枕比起標準型 不僅長度較長,兩緣也會跟著琴橋兩翼的形狀走 最重要的是,復古形的琴橋,下枕通常是黏死的 這會使得想要降低弦高變得很傷腦筋,無法輕易的拆下來打磨 且打磨底部後兩緣的形狀也會與琴橋兩翼有落差 使的外觀不美麗。 比較變通的解決方案通常是直接打磨下枕的頂部 但由於位置的限制除了修弧度時要很小心 要重新修出被磨掉的八度音角,操作空間也很有限 一個閃失就會敲到面板了,這可是把我媽賣掉也賠不起的!!

【Martin】{ReBridge}{八度音校正} Martin MC-28 (1991)

10 5 月, 2017|

前情提要{Neck Reset}: ------------------ 2 琴橋已磨太低需更換 (Re-Bridge) 所以最快的弦高解決方案就是把下弦枕(saddle)磨低, 磨到快不見後就再磨琴橋(Bridge)讓下枕露出來。 如此反覆幾次之後會發現沒有空間可以磨了, 也產生了幾個副作用:

【Martin】{Neck Reset}{Refret}{更換牛骨下枕} Martin MC-28 (1991)

7 5 月, 2017|

是的,馬丁的老問題就是手感對於彈奏者的負擔較大, 尤其是老馬丁,雖然新的馬丁的狀況也相近不遠, 共通點就是能調整的空間都不算很夠。 私心認為原廠是為了音色(tone)考量, 否則弦高太低共嗚會明顯減損, 但是在台灣的氣候影響下,木材的變化使得手感更加不友善! 老琴的聲音自然不用多說,不可多得且獨一無二, 但是任何的樂器無論再怎麼小心使用, 在時間的推移下都是需要適當保養與維修的, 否則一把難以彈奏的琴無法讓人盡情揮灑,也就可惜了陳年好聲音。

【Martin】 {更換駱駝骨上下弦枕&弦釘} Martin GPCPA1 Plus

15 5 月, 2014|

這次要將整把琴的上、下弦枕和弦釘都換成駱駝骨啦~ 比起牛骨整體偏乳黃色,並帶有骨質紋理深淺不一的色澤,骨質密度更高所以打磨起來也特別費力! 在材質特性方面因駱駝骨較牛骨更硬些,所以會帶來更直接的共嗚響應 直白的說就是... 更大聲、更有力度! 但這麼剛猛的特性未必適合每把琴,端看各人喜好 某種程度上因中低頻被強化了反而覺得高頻掉了一些下來呢 上:駱駝骨弦釘 中:原塊上枕 下:原塊下枕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