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rds #1】Greenfield GF
■ Bridge Lift
■ Brace Loosed
■ Top Crack & Finish Repair
【ACE】{Refret}{Fretend球型導角}{原胚製牛骨上下枕} Custom 26"
⚠️案主敘述⚠️ ◾️ 原廠Fret安裝不夠紮實,共嗚力道延音不夠飽滿 ◾️ 原廠Fret為了平整打磨掉不一的高度,每格的音色顆粒不夠均均 ◾️ 原廠Fret末端過斜,彈奏第一弦時操作空間不足,易滑脫 ◾️ 將指板弧度回歸平整,不習慣有弧度的設定 ◾️
【Lowden】{更換海象牙下枕}{弦導溝處理} F-2Sc F/F 40th
⚠️案主敘述⚠️ ◾️ 因Fan Fret設計下枕定位變得傾斜,第一弦容易滑動產生雜音、走音 ◾️ 選用海象牙原胚材料 ⚠️診斷⚠️ ◾️ 琴體原始設計所致,同款琴都有相同的問題。 保留下枕本身的寬度以製造導溝,如上枕般強化各弦定位為不改動琴體設計的解決方案。
【Martin】{更換海象牙上,下枕} Custom Shop OMC Achilles Signature
因琴主的右手觸弦、指力偏大,縱使這把已是Martin吉他萬中選一好按的琴
【JoséRamírez】{指板熱整平}{Refret} 1a (1973)
⚠️案主敘述⚠️ ◾️ 低把位手感異常緊繃,前3格fret看上去非常怪異 ◾️ 高把位手感不算好按勉強可以接受,但按壓感不均勻 ◾️ 整把琴音色偏悶,顆粒不明亮 ⚠️診斷⚠️ ◾️ 整體琴頸有嚴重的後弓(back
【Millar】{Fret Installation}{19th fret} Custom Hinoki/Zirecote
⚠️案主敘述⚠️ ◾️ 因演奏需求須使用"非"常規的fret 尺寸,故請製琴師將fretwork工序保留由這邊處理 ◾️ 希望額外增加第19格 ⚠️診斷⚠️ ◾️ 由於Millar的製琴工序是指板先安裝fret後再黏上琴頸,再與琴身接柄 利用fret既定位置與相應模具來做最後的琴橋定位,故這邊安裝好fret後
【KAMAKA】{背帶扣換位} HF-3
⚠️案主敘述⚠️ ◾️ 因安全背帶扣影響彈奏手感,希望改裝到琴踵尾端,並補回原螺絲孔 續上集:【TODA】{背帶扣換位} Ukulele VT 馬上看到爆開的漆面 雖然這次沒有硬鎖到製造出平面,也代表背帶扣的本身並沒有依托支撐 僅靠螺絲迫緊久了螺絲孔容易崩牙 螺絲初次攻入時被擠開的木纖維,面漆進而推擠到爆開
【TODA】{背帶扣換位} Ukulele VT
⚠️案主敘述⚠️ ◾️ 因安全背帶扣影響彈奏手感,希望改裝到琴踵尾端,並補回原螺絲孔 📌 多數人安裝背帶扣的盲點除了... 多數人安裝背帶扣的盲點除了不引孔直接鎖螺絲這種低級錯誤之外 最常見的就是在背帶扣本體以及緩衝墊覆蓋的面積下搞出什麼飛機都不要緊 總之最後看不到就行了,問題是接手的技師就很頭痛啊 預防永遠勝於治療,維修講究的是如何將減害趨近於零,或最小化二次傷害 Steve
【Gretsch】{Neck Reset} Model 50 Archtop (1952)
⚠️案主敘述⚠️ ◾️ 國外帶回的二手老琴,店家表示是二戰時期 (序號證實為1952年生產) ◾️ 音色優秀但手感奇差,演奏性能無法勝任爵士樂的需求 ⚠️診斷⚠️ ◾️ 琴踵(heel)已開膠,琴頸鬆動加上琴身幾何長年緩慢的變形 指板與fret都很薄,琴橋亦不可更動,只剩neck
【Lowden】{Neck Reset}{力木開膠} F-32c
⚠️案主敘述⚠️ ◾️ 音色悶、糊,不像是這個等級的琴該有的共嗚表現 ◾️ 手感愈來愈差,已經難以演奏 ◾️ 不清楚前任琴主是否妥善保存,自己亦沒有經常控濕 ⚠️診斷⚠️ ◾️ 大範圍的背板力木開膠,長年下來琴身的抗拉性愈來愈低,
【Lowden】{Neck Reset}{力木開膠} F-32c
⚠️案主敘述⚠️ ◾️ 音色悶、糊,不像是這個等級的琴該有的共嗚表現 ◾️ 手感愈來愈差,已經難以演奏 ◾️ 不清楚前任琴主是否妥善保存,自己亦沒有經常控濕 ⚠️診斷⚠️ ◾️ 大範圍的背板力木開膠,長年下來琴身的抗拉性愈來愈低,
【OulCraft Uku】{Refret(SemiHemiSpherical}{重製牛骨下枕}{下枕槽底整平} Baritone
⚠️案主敘述⚠️ ◾️ 弦高偏低,低把位容易打弦 ◾️ 希望Refret一併製作球形(SemiHemiSpherical)的fret end 增加1、4弦的可操作範圍 ◾️ 希望修正拾音壓條音量均衡 ◾️
【Hauser III】{Refret & 類Neck Reset} #34
⚠️案主敘述⚠️ ◾️ 弦高過高,彈起來過份辛苦,音色很棒卻不易演奏 ◾️ 在國外琴行購得的二手琴,並不清楚經過幾次維修 ⚠️診斷⚠️ ◾️ 琴身幾何在常年弦拉力下有一定程度變形,但更多問題在於維修或製作時即存在 ◾️ 下枕過於矮扁已無空間可磨低,下枕槽內的鐵釘使得磨低琴橋變得不可行
【Gomans】{面板開裂修復補強}{拾音器線路重線} F-S38FC Custom
⚠️案主敘述⚠️ ◾️ 因彈奏習慣將面板敲裂,擔心會持續惡化 ◾️ 拾器音線部雜亂需要重線 ⚠️診斷⚠️ ◾️ 案主為職業演奏樂手,需要琴來配合人的彈奏習慣 但經常敲擊的位置為吉他的脆弱點之一,再者面板為較雲杉(spruce)軟脆的紅松(Cedar) 以木片補強敲擊處是較為安全的做法,然而犧牲一些低頻乃必要之惡,換來往後可以放心敲
【Cole Clark】{Refret}{重製牛骨上下枕} AN1AC-BB
⚠️案主敘述⚠️ ◾️ 自己嘗試做過前5格refret,但覺得手感與顆粒感不夠好,想全部重做 ◾️ 空弦些微打弦 ⚠️診斷⚠️ ◾️ 案主的Fretwork有幾點問題: 1Fretend沒有確實收邊,會割手 2頂面的弧面不一致,以致每格音色顆粒與音準不一致
【Martin】{重製牛骨下枕}{琴橋幾何校正} D28 Authentic 1941
⚠️案主敘述⚠️ ◾️ 下枕嚴重前傾,雖音準無明顯影響但外觀上看著不踏實 ◾️ 弦距(高)太高,手感不佳 ⚠️診斷⚠️ ◾️ Martin復古式的Long Saddle相較於現代多數吉他的設計,長度長很多 此種設計對於琴橋的抗拉性有顯著的減低,更甚者琴橋會延著下枕槽開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