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Ep3 調節桿斷裂

18 12 月, 2022|

如果你的Martin曾經有自己調整琴頸鋼筋的經驗,那麼也許遇過一個問題:扳手不夠長回到Martin的單向鋼筋,這次真的出事了 如果你有自己調節過鋼筋的話,是否遇到很緊轉不動或是過程中的異響(通常會是突然啪的一聲),感到很困惑與緊張是不是壞了對嗎? 一般來說轉鋼筋會造成的損壞有2種,一種是琴頸爆掉,另一種是鋼筋爆掉!

【隨筆】Ep2 Lowden調節桿失效

16 12 月, 2022|

一天接到Guitar Kids 吉他寶貝樂器店的詢問,說能不能處理Lowden換鋼筋?一時間腦中閃過曾處理過Lowden琴頸重置的案例,雖不是非常困難但也相當棘手,獨家特色的霧面膚感漆是很難局部重建甚至處理到船過水無痕的,何況是打開指板這麼大的影響範圍。經詳細詢問後,原由是這樣的:

【Gretsch】{Neck Reset} Model 50 Archtop (1952)

8 6 月, 2019|

⚠️案主敘述⚠️ ◾️ 國外帶回的二手老琴,店家表示是二戰時期 (序號證實為1952年生產) ◾️ 音色優秀但手感奇差,演奏性能無法勝任爵士樂的需求 ⚠️診斷⚠️ ◾️ 琴踵(heel)已開膠,琴頸鬆動加上琴身幾何長年緩慢的變形 指板與fret都很薄,琴橋亦不可更動,只剩neck

【Hauser III】{Refret & 類Neck Reset} #34

22 4 月, 2019|

⚠️案主敘述⚠️ ◾️ 弦高過高,彈起來過份辛苦,音色很棒卻不易演奏 ◾️ 在國外琴行購得的二手琴,並不清楚經過幾次維修 ⚠️診斷⚠️ ◾️ 琴身幾何在常年弦拉力下有一定程度變形,但更多問題在於維修或製作時即存在 ◾️ 下枕過於矮扁已無空間可磨低,下枕槽內的鐵釘使得磨低琴橋變得不可行

【Taylor】{Refret} 710

1 12 月, 2018|

<狀況> 有點年紀的二手琴,整體琴況良好,唯獨低把位高音側Fret磨損 前7格高音扁平,或雜音或打弦,手感不佳,顆粒不突出,高音衰減 <診斷> 若整平需將中高把位所有fret磨至與最凹陷處同樣高度, 卻會犧牲原有音色亮度與顆粒感,故採用全部更換(refret) 一併整平指板達到最佳狀態手感 原始弦高2.6 高音側1.8,兩側不平衡 前三格凹陷超過1/3

【Lakewood】{更換指板}{斷頭維修} M22 Custom

18 8 月, 2018|

這把Lakewood的指板非常特別,案主表示這是首任琴主Custom下的產物 接手這把琴後彈的很不習慣,滑音時如履台灣馬路,音準也容易飄 但琴體狀態與音色很棒(除了琴頭斷了)並不想換琴,只想換回一般正常有弧度的指板 這次就來談談凹槽指板scalloped fingerboard的功能 相較於電吉他與電貝斯,民謠鋼弦吉他與尼龍弦古典吉他的琴桁Fret的尺寸較小 標準就猶如常見的Martin與Taylor那樣的配置,現今民謠吉他的Fret大致都是這個尺寸不會明顯差太多 Fret愈大除了肉愈多愈耐磨耗,直接的影響就是「弦與指板的距離」變遠了 所謂的弦距(正確應講弦高但聽的懂就好且已成通俗)指的是「弦的底部到fret頂部」的距離,見下圖 技師的弦高數據就是量這裡,調整出人類手指普遍會明顯感到"好按"的手感

【Breedlove】{Neck Reset}{更換牛骨下枕} Oregan Concert

26 6 月, 2018|

"歪脖子"、"琴頸變形"除了是馬丁的原罪之外,任何吉他都有可能會出現的狀況,無論新舊 普遍究因會是使用者保存不當,舉凡受潮、日光曝曬、弦用太粗、忘在後車廂裡等等 但原廠做工也是有可能一環,僅管產線末端會有品質管理,大量製造的產品都有一定程度的公差容許值 然而對於大部份的使用者是沒有影響的;我常會以"體質"一詞來形容這個現象 體質稍差的琴較無法負荷精細的需求,例如明明是一樣型號的琴,為何我的琴比較會打弦,亦或是比較難按? 畢竟木材是不穩定性很高的材料,這種特性卻也是樂器的生命呢! 同場加映:【Martin】{Neck Reset}{Refret}{更換牛骨下枕} Martin MC-28

【Gibson】{Fret leveling}{更換牛骨上枕}{異音處理} J-45

11 4 月, 2018|

案主是一位對音色很有鑑賞力的人 愈高階的琴自然會有較豐富的音色表現 但是因工廠大量製造的工藝照顧不到,或是被後端技師疏忽 所有的細節都會反映在最後撥弦那一刻的表現 這些一點一點被疏忽的地方全加起來就會很明顯了 縱使一般人不會在意,但身為技師既然看到了就必須講究 否則被綁了手腳的高階琴就很可惜,無法全力發揮 這時能有能聽見跟你一樣東西的客人,並且願意把該修的地方都修起來 這樣的理解甚是欣慰呀~~ 下枕非原廠的,原始弦高為3mm

【Refret】 {更換上下弦枕} Ululu KoholaⅢCXE

12 3 月, 2018|

一般來說fret在正常彈奏下會逐漸耗損 但這在尼龍弦樂器上比較少見,尤其是烏克麗麗 相較於鋼弦耗損的相當微量 若是人為的磨損可就不一定了,一般耗損到出現打弦 或是指板熱脹冷縮後的變形致使出現雜音,大多會先以整平fret來解決 只是fret的"肉量"是有限的,整到太低時就退無可退了 最終還是得回到refret來將整個setting重建才是治本之道 這次的案例原本案主覺得不太好彈,送回原廠整理 送回來後卻變成手感很奇怪,弦高(距)雖不高但fret被磨太扁, 弦離指板太近按起來也很吃力

【Refret】{Sunrise墊片更換} Mestro Raffles IR

6 3 月, 2018|

這是段有趣的故事,去年剛好有機會到大型吉他比賽的會場做維修檢測服務 幫助同學們排除臨時小問題,諸如電池沒電,拾音器秀逗,斷弦甚至斷弦鈕等等 當然還有吉他的全身健檢啦,不少同學好奇的想來了解一下手上的愛琴究竟狀況是否良好 案主去年來健檢時,fret的損耗就已經很明顯了,但狀況也還沒有到非re不可的程度 很快的又過了一年,為了比賽依然操的很兇,致使打弦愈趨嚴重,音準和顆粒等表現度都愈來愈差 這位同學下定決心趁著今年南下來比完賽後把琴送來Re一個 由於已經彈習慣不正常過低的弦高,經常的打弦位置也能用技術克服 但為了讓琴恢復原有的表現,讓弦有合理且足夠的振動空間 即使我已將弦高設定至平均範均裡的最低值,但手感上的改動勢必還是會明顯的不習慣 第三弦於第1fret的高度明顯低於其它五弦

【斷頭維修】Ander AD-GA1

2 3 月, 2018|

原是媽媽買的禮物,但還沒開始練琴媽媽卻一不小心把琴碰倒了! 於是送來時就已頭首分離 接合面雖然有不少撕裂纖維但趁著傷口還"新鮮",除掉分叉的纖維後接合面還算平整 但由於初階(學)琴的用料愈趨精簡,整把琴頸沒有任何的包邊,連琴頭片都沒有 僅有染色與薄薄的面漆而已,增加了補漆的困難度與色差的機率 為了盡可能降低維修費必須拿掉複雜的工序,於是減少整平補漆的範圍,接縫簡單染色後再噴幾道薄漆 散逸的琴頭面的木料也就不做補平處理了,幾近無縫的接合面由於也處於手不會握到的位置 在功能無虞的情況下,幫客人在外觀處理與維修預算上取得平衡 木紋有些歪斜 端面橫斷撕裂

【Taylor】{琴橋脫膠}{琴椼拋光} Taylor BT-2

4 1 月, 2018|

琴橋脫膠幾乎是每把小尺寸Taylor吉他必經的問題 一般來說會從琴橋兩翼尖尖的地方出現小縫縫 這是Taylor刻意留下的面板膨脹指標 因黏合前的琴橋底部與面板弧度是一致的,還沒上夾子就是無縫的狀態 但面板的琴橋黏著處刻意留下一圈大約2mm的漆沒有除掉 琴橋黏上去後邊緣只是含在漆上而已 而當面板日久因弦的拉力與溫濕度變化影響下開始膨脹 面板膨脹後的弧度大於琴橋底部,含在漆上的那一圈就容易被拉開出現縫 持續觀察縫縫是否愈發成長,若紙片插進去已經到了弦釘的區域就要趕緊處理囉! 縫已經往左延伸到邊緣了,也可明顯看出右方面板比左方膨脹許多

【琴椼整平】{更換牛骨下枕}{拾音器出力校正} Veelah V6-GAC

19 12 月, 2017|

為了演奏性,我們一般希望手感舒適又不易打弦 但手感不舒適又會打弦就不是正常現象了 琴主表示琴剛買不久但覺得不夠好按 帶回去調整後卻發現第一格打弦嚴重 造成彈奏上很大的困擾,尤其是按F和弦時很崩潰 !!!But!!! 打弦這件事,就是把位愈低愈費工 恭喜這位同學中大獎了 並不是單一琴格(fret)的問題,而是製程失誤或是木材本身還有應力造成變形 尤於琴頸/指板的彎曲幅度相當大,無法就單點做局部處理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