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rds #1】Greenfield GF
■ Bridge Lift
■ Brace Loosed
■ Top Crack & Finish Repair
【LeChant】{力木開膠}{面板整形}{安裝JLD} LY-JC50A
⚠️案主敘述⚠️ ◾️ 弦距比起剛買時愈來愈高,演奏困難無法承受 ◾️ 音色共嗚空空的 ⚠️診斷⚠️ ◾️ 原始琴體幾何的設定琴頸仰角Neck Angle稍不足,以致新琴調整時需將下枕磨稍低 ◾️
【Martin】{重製牛骨下枕}{琴橋幾何校正} D28 Authentic 1941
⚠️案主敘述⚠️ ◾️ 下枕嚴重前傾,雖音準無明顯影響但外觀上看著不踏實 ◾️ 弦距(高)太高,手感不佳 ⚠️診斷⚠️ ◾️ Martin復古式的Long Saddle相較於現代多數吉他的設計,長度長很多 此種設計對於琴橋的抗拉性有顯著的減低,更甚者琴橋會延著下枕槽開裂
【Taylor】琴橋開膠 416ceLTD
相較於墨廠Taylor的Baby及GSmini系列幾乎每把都會有琴橋開膠或面板膨脹的問題 原因請見【Taylor】{琴橋脫膠}{琴椼拋光} Taylor BT-2 美廠Taylor在我的職涯裡很少遇到這類問題 詢問之下卻發現案主已經送回原廠(台灣的Taylor原廠授權技師)兩次了 並且在第一次送修後就有開始使用防潮箱,然而原廠建議是不用特地鬆弦的 於是在正常的使用與防潮箱的加持下仍然又裂了第二次 然後再送修,這次卻在防潮箱裡閒置了將近1年的時間後發現又裂了第三次 由於原廠的業務量大,送修的時程較久,案主就輾轉找上了我來處理
【Taylor】{面板撞裂修復} {補漆作業} GSmini
撞擊點受到了明顯的擠壓 因面板內側為了增加共嗚做了挖槽處理,成為相對脆弱點 沒有包邊的保護面側板容易開裂 加壓膠合 面板整形與膠合後,碎裂散逸的部份以漆補到平 外觀上勢必會有痕跡但摸起來是完全平順的 完成
【綜合維修】{琴橋改裝}
功能至上! 穿弦式琴橋雖然對聲音有不同的貢獻 但是這顆橋厚度做的不夠,導致沒有足夠的剛性 於是就被弦給拉裂開了,第六弦整個逃走中 由於厚度不夠,直接黏回並不能增加剛性,弦還是會逃走 於是乎在不在乎外觀也節省預算的考量下把裂痕就放著,直接打洞改成常見的弦釘式琴橋 近看可以發現除了裂開還有不同程度的變形 第六弦的上壁實在太薄了 已經裂到第2弦來了 先打出六個垂直引孔
【Taylor】{面板撞裂修復} GSmini
又是一椿背帶滑落的慘案! 有帶琴在外走跳的琴友千萬要裝安全背扣,一組幾百塊而已 尤其優秀如GSminii這款共嗚好但結構脆弱的琴 一摔通常就是裂一整片,修復起來可不是幾百塊能解決的啊啊啊啊 Gsmini的lower bout沒有lining的加固 撞擊點落在這個位置就會使面板受擠壓 就像常見的汽車撞擊測試車頭扁掉那樣 從琴身內側稍微抬起還會發現裂一整片 感恩鑲線讚嘆鑲線
【力木脫膠】 {更換Tusq下枕} Eastman E20OM
每當聽到這種高級的響板真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可喜可賀的是力木脫膠在背板鮮少造成整體琴身結構很致命性的變形 若沒有剛好與弦去共嗚到發出雜音,或是如影片主動去敲背板 一般琴主大多不自知,畢竟並不像面板力木一但脫膠會對手感造成直接影響 大多只會讓背板本來該反射音波及參與共振的能力弱化掉 這代表一件事,琴體共嗚遠不止這樣而已 雖說只是恢復原有水準,但此刻的共嗚尤其中低頻是相對鬆散無力的 溫水煮青蛙的狀態久了,就像從來沒換過弦一但換了聲音都活起來了 歡呼吧!聲音要升級了!!!(誤 另一方面,脫膠這件事是會漫延的
【Taylor】{琴橋脫膠}{琴椼拋光} Taylor BT-2
琴橋脫膠幾乎是每把小尺寸Taylor吉他必經的問題 一般來說會從琴橋兩翼尖尖的地方出現小縫縫 這是Taylor刻意留下的面板膨脹指標 因黏合前的琴橋底部與面板弧度是一致的,還沒上夾子就是無縫的狀態 但面板的琴橋黏著處刻意留下一圈大約2mm的漆沒有除掉 琴橋黏上去後邊緣只是含在漆上而已 而當面板日久因弦的拉力與溫濕度變化影響下開始膨脹 面板膨脹後的弧度大於琴橋底部,含在漆上的那一圈就容易被拉開出現縫 持續觀察縫縫是否愈發成長,若紙片插進去已經到了弦釘的區域就要趕緊處理囉! 縫已經往左延伸到邊緣了,也可明顯看出右方面板比左方膨脹許多
【力木脫膠】{力木壓裂} Leho LHT-ASKA-CE(26")
由於琴主將琴暫放在床上 小朋友沒有看到就一屁股坐上去 造成面板與力木被應聲壓裂 面板的凹陷使得弦距驟然降低,導致空弦打弦 力木開裂也使得撥弦後有雜音 雖然如此,也顯示了力木的重要性 即是支撐結構,否則面板就整個炸裂啦~~ 因併發面板與力木的斷裂,修復的順序就很重要了 由於力木的開裂使得面板有更大的彎曲幅度 必須利用這一點來打開裂口上膠
【Taylor】{力木脫膠}{琴橋脫膠} Taylor BT-2
琴橋脫膠幾乎是每把小尺寸Taylor吉他必經的問題 一般來說會從琴橋兩翼尖尖的地方出現小縫縫 這是Taylor刻意留下的面板膨脹指標 因黏合前的琴橋底部與面板弧度是一致的,還沒上夾子就是無縫的狀態 但面板的琴橋黏著處刻意留下一圈大約2mm的漆沒有除掉 琴橋黏上去後邊緣只是含在漆上而已 而當面板日久因弦的拉力與溫濕度變化影響下開始膨脹 面板膨脹後的弧度大於琴橋底部,含在漆上的那一圈就容易被拉開出現縫 持續觀察縫縫是否愈發成長,若紙片插進去已經到了弦釘的區域就要趕緊處理囉! 不用觀察了~~必須修
【Taylor】{力木脫膠} {面板變形} Taylor 814ce
你可從這駭人的反光曲線裡,看出了什麼驚人的事實嗎? 沒錯,盲人都看的出來他凹下去了!!! 為何如此高階的吉他也會發生這種嚴重的變形呢? 據了解琴主是上網找到相對便宜的二手琴 自己也完全沒有照顧高階琴的經驗,放著放著有一天帶去上課時 吉他老師驚覺手感的不對勁,聲音也沒有Taylor特有的乾淨、清亮透徹 雖說高階琴感覺比較"嬌貴",事實上選材以及製作工藝階是非常精良的 不論是木材長年存放的穩定度,或是每個製作細節造就的堅固結構 原廠技師也親口認證他們的吉他不需要所謂的"久不彈要鬆弦" 因選材精良與多年來愈發精良的製造工藝
【力木脫膠】Baden Mahogany
力木故名思義就是在面&背板支撐弦拉力的木條 有著提高板材強度與傳遞共嗚等等功能 所以一但出現脫膠的區域,出現雜音是很常見的症狀 典型的抖動聲,或敲擊時有響板聲 相較之下共嗚變差比較無感,但修好的那刻會很有感! 但力木脫膠常麻煩的地方是.... 脫膠區域原本應承受的力量就要由剩下的力木扛住 當承受的力量增加了,就有可能會加速尚未脫膠區域的脫膠或變形 形成連鎖反應,簡單來說力木脫膠是會傳染的啊!!! 維修上麻煩的地方是,必須逐個處理才能再找出有沒有下一個
【琴橋開膠】面單老吉他
這是一把陪主人征戰多年的琴 隨著內建的拾音器損壞後,與友人交換了一把可以插電的吉他 這把琴就在朋友的手上被使用了好一段時間 近日琴回到主人手上,覺得變難按了 小弟一看眉頭一皺,覺得事情不對勁 果然一看琴橋已經起飛很遠了,勢必要馬上處理 幾乎裂的體無完膚 有膠痕,似乎被緊急處置過 下枕下面有不少神奇的墊高用紙片 有不少膠痕與移位的痕跡
【更換弦枕&零件】{琴頭片開裂}{更換木質護板} Fina FD-28
這款琴是近來價格相當平易近人的全單琴 做工工整,選料也有一定水準 只是琴主較喜歡牛骨弦枕的音色,想把原廠的上下枕都做更換 便處理一下不明原因翹起來的琴頭片 再加塊閃亮亮的木質護板! 琴頭片疑似被上枕擠壓出現裂縫 另一側也浮起 卸掉上枕後正面看是裂整面的 先將殘膠去除 仔細的將琴頭片黏回去再更換牛骨上枕
【更換弦枕】{更換玫瑰木下枕}{琴橋密合校正} Cort Jazz Guitar LCS2 爵士吉他
爵士吉他的下弦枕與民謠吉他構造上最大的不同 除了力木與常見的X型架構完全不同 琴身形狀比較類似於提琴,驅動面板的方式也與提琴一樣 在琴身處固定弦的裝置稱為"拉弦板" 是由金屬製成的零件固定在尾釘的位置Tail block上 弦再一條條固定在這塊拉弦板上 不像民謠吉他那樣弦是穿過琴橋(無弦釘)或穿過琴橋與面板(有弦釘) 爵士吉他的琴橋與下弦枕沒有黏在面板上,是可以自由移動的! 衍生的問題就是琴橋位置有偏差,就容易走音
【綜合維修】{琴橋厚度校正}{下枕底溝整平}{琴橋導溝} Unique
弦高設定(調弦距)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該屬磨低下枕了,影響最為直接 但有時會發生下枕已經磨到快埋進溝槽裡了,還是覺得不夠低 這時問題就出在琴頸角度(Neck Angle)了,【Neck Reset】傳送門 但是琴頸角度又沒有差到這麼多,有沒有不需要這麼大工程的維修方案呢? 當然有的!而且答案很簡單 問題即然是下枕磨低到埋進琴橋,那把琴橋厚度也降低,下枕不就又露出來了嗎~~ 這麼做當然比友露安快又有效,但是也有可能出現副作用: 1.
【更換弦枕】{下枕傾斜修正}{弦高設定}{琴橋導溝}{清潔保養} Walden D5608
下枕寬度小於與琴橋溝槽時,下枕會因弦的拉力而被往前扳 除了會造成共嗚的損失,在設定弦高時的數據也會有誤差 解決方案有2: 1. 換一個足夠厚度的下枕 2. 將琴橋溝槽的寬度縮小 由於此案例並非下枕槽弦寬,採用方案1即可快速有效解決囉! 弦高已破表 下枕已明顯往琴頭方向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