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ta Cruz FS 完修

17 5 月, 2022|

約 莫兩年半前,琴主將這把因濕度計老化失準以致保存不當,又歷經幾度錯誤維修,導致聲學與演奏性能雙雙丟失;但接案那一刻的兩年前的我並沒有十成把握不會使這把琴走上相同的道路,我很幸運的處在收割果實的位置上,即便如此要將這把傷痕累累的琴還以原樣仍然是個極其巨大的挑戰。   你沒看錯,這把琴一共修了兩年半,無路可退的琴況提醒我每一步都將無法回頭,在幾乎無前例可循的條件下必須仔細思量,測試每個步驟,每當失去信心時就將他暫時放下,輾轉閒置在不同的工作桌與他朝夕相處,直到我覺得準備好了才開始動作。 這意味著工作室要一直放著一個琴盒,一把琴,與佔用一張桌子,縱使時間與空間成本已不可考,但為了實現這琴心中該有的模樣,也不想讓已投入的精力付諸東流,達成要求之前不輕易放過任何細節。   幸好辛苦的果實總是甜美的,完修那一刻發出令人不可置信的絕美音色,也得到製琴師兼老闆Richard

2022 木吉他職人之路-講座心得

27 4 月, 2022|

一 回高雄就忙著照顧腸胃炎的孩子們,以致自己也被傳染了。休息幾天恢復了些思考能力,補交遲來的心得文: 非常感謝大家在疫情逐漸升溫時期仍然出席,陸續有人臨時取消的同時也有不少人在最後一刻決定填表參加,由於現場人數眾多又必須帶口罩,以致即使是有見過面的老師或琴友大多沒有被我認出來,會後大家也熱切的提問,無法與各位多聊請多包涵,我們很快有機會再見面的! 我看過的講座有表演類型,教學類型,製琴類型,也有吉他品牌的產品發表會,唯獨有維修類型的還沒有, 於是起心動念決定來試試看,從浮現這個想法到決定花了三天,再花兩個月整理講稿與製作道具,而這一切的背後則是花了十年的累積,才感覺自己有足夠的底氣闡述理念與接受現場提問,跨出對我來說相當不容易的一步。 以往講解具體的調整保養流程多半要在桌面上呈現,參與者只能圍繞在桌旁觀看且很難清楚展示數據的細節變化,所以這次我想呈現的內容是要簡單,易懂也易用的方法,主題將會圍繞在著手調整之前的”觀念”上,讓原本不知道的人得到啟蒙,知道的人也能補充細節。於是我構思了大型教具「弦距模擬器」,從設計怎麼展示,怎麼擺放使用到怎麼收納都獨自完成,可以將調整每個部件會產生的變化,交互作用以及順序的差異清楚的放大,帶領大家理解我所使用至今可以讓多數琴友滿意的調整方法的來龍去脈。 就像換弦之於每個彈吉他的人是會逐漸內化的基本技能之一,雖不是必要但總是派的上用場,我期望藉由解構調整方法的思路讓它變得簡單易懂,使彈琴者的另一項基礎能力普及化,至少能幫助自己,或朋友鑑別一把琴的狀況,甚至是能看懂幫你調整的人是否有沒顧慮到的細節。

關於講座②

19 4 月, 2022|

如 果你也曾經在網路上搜尋過”吉他調整”,那裡已經有著為數不少的教學文章影片,大多都是直接告訴你最佳解,也就是具體的流程與數據。然而就算你知道最佳解了,也用上了一樣的工具,但仍會有視角,光線,甚至尚未查覺到的變因會影響判讀結果;就算照著教學做,在講究零點幾mm級距的世界裡甚至你自己每一次調出來的品質都未必能達到完全相同,更遑論施作人員的個體差異了。 常有客人提出這種需求:「我老師的琴很好彈,他說第1弦是調到多少多少,第6弦是多少,我也想調成那樣」。一把不好按的琴就算再怎麼變形變高都是不好按,低到開始打弦的琴再怎麼低都是打弦;在多一點就不好按與少一點就打弦之間的平衡點,如何建構一套可靠的工序使每次調整都能達到幾乎一樣品質,縱使每個人測量與調整的方法不一樣,只要能建立起溝通的標準來消彌個體差異,那麼調整這件事就可以跨越出捨我其誰的宿命,使每個人在不同的環境用不同的工具都能調出與我一樣的品質,最後再依照經驗與客戶需求來校正那最後一哩路。 所以在這個講座裡並不是要具體講述如何調整一把琴,而是藉由剖析我所使用"方法",即每個變因所產生的效果,與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先後順序的影響,直觀的帶領你理解運作原理並找到最適合你的調整方法。 —— 隨著時間的推移,產業逐年的進步與市場的變動,也許很難再次複製我摸趴滾打的修練經歷,感謝Ash老闆甚至在他還不完全明白這場講座是要做什麼之前,就一口答應願意以免費入場的方式辦理,非常大程度的幫助我想把”好的調整”這件事普及化的願景,一起提升產業的起步水平,讓想調琴的琴友們不需再尋覓或排隊。 於是在我梳理完構思這次講座的動機之前,報名人數已經遠超預計的大爆滿了,感謝各位的關注,我們週六見!

傳奇師徒的時光機

13 4 月, 2022|

在 新開始循環365天的這一日,一個偶然的機緣闖入了這對傳奇師徒的時光機裡。   一張啟蒙無數人對於木吉他演奏音樂世界觀的專輯"聽見藍山的味道",橫空出世走進了我的高中時代;從而開啟在往後堅定不移走上木吉他產業為主的職涯許多年後,董運昌老師走進了我的工作室。以及開啟了董老師演奏之路的大門,我僅有在甚少的音樂作品以及書刊上知曉的傳說級宗師,林慧哲老師也在同一天走進我的工作室;更喜出望外的是見到了江湖裡僅有耳聞的傳說,吉他烏托幫的幕後推手田姐,雖初次見面卻也親切真誠的交換想法。   同時獲得兩代業界頂點人物的認可,不僅肯定了過去的努力是在正確的道路上,籌備中的計劃亦是舍我其誰的重要使命。 當知道的愈多時,才知道自己知道的愈少,雖然我仍渴望學習更多,但現在是時候做一些事了!

關於講座①

6 4 月, 2022|

只 要持續走在最前端,就不必在意模仿者有多少,感謝各界的關心,糟心的事就到此為止。來聊聊關於這次講座的事: ---- 首先感謝他,在旅行 Guitar to Go

致 「广州玉米吉他工作室」

5 4 月, 2022|

我 一向敬佩認真、專業的職人,並默默的學習其優點,這原本應該是跟國籍、人種無任何關係的。 但無論是抄襲、摸仿、致敬也好,這顆帽子用來形容中國的民風已行之有年,時有所聞。 首先B站上讓我最感冒的是直接用CD音軌當BGM的行為,在吉他維修保養專業向的頻道裡幾乎是個常態,我並不清楚法律有沒有寫,但在常理的道德範圍內,若沒盡到告知義務,至少也該載明出處,整個浮水印都刻意規避掉我就很不欣賞。相信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只是這次剛好有琴友發現並吿知。 當然你我都覺得只是一張圖能損失什麼?有人願意"引用"也許還是種榮耀? 感謝玉米兄關注我多年前不甚成熟的維修圖文,相信你本人或身邊的人遲早也會看到這篇牢騷,並不是想你回應什麼,只想公開表示我對你失望透頂,完。 原文頁:

Go to Top